• 非遗以艺战疫 呼伦贝尔非遗在行动

    为充分发挥非遗工作的特点和优势,广泛凝聚共克时艰各方力量,自呼伦贝尔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呼伦贝尔市文旅广局积极安排部署,通过组织非遗艺术创作+线上传播的方式,投身抗疫战斗,进一步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为抗击疫情增添文化力量。 ......

  • 除了傣族的泼水节 云南少数民族的这些节知道吗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每逢重要节日,云南的很多少数民族都会组织盛大的节庆活动。除了泼水节,云南少数民族的这些节知道吗? 哈尼族“十月年” 云南的哈尼族主要分布在滇南地区,包括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

  • 锡伯族民族文学

    锡伯族文学以锡伯诗歌较为见长,锡伯族的诗歌种类十分丰富,可以分为七个类别,分别是西迁诗、卡伦诗、萨满诗、念说诗、牛录诗、双语诗和新潮诗。 公元1764年,清朝平定新疆地区的准噶尔叛乱,乾隆皇帝从东北地区抽调锡伯族军民迁居新疆,驻防伊犁......

  • 鄂温克族艺术

    鄂温克族的艺术包括了鄂温克民歌与舞蹈等。 鄂温克族民歌最大的特点是用固定的曲调唱出生产生活中遇到的事,借景抒情,即兴填词。民间曲调中,有两种较为固定,分别是“呐哟哟”和“哲为哲辉冷”。鄂温克族民歌具有宽广、抒情的特点,结构方整对称,多......

  • 鄂伦春族舞蹈

    鄂伦春族因为缺少能够为歌舞伴奏的乐器,他们的舞蹈都是在自唱歌曲或伴唱歌曲的旋律中进行,还有一些是在“咚咚”的皮鼓声中和“阿罕贝”“额后微”“勒孙贝”“阿顺贝”“哲为哲”“加为加”等有节奏的呼号声中进行。 表演形式可以分为娱乐性和宗教......

  • 裕固族文学

    裕固族有丰富的民间文学,这些民间文学植根于民族历史和社会生活,充分地体现了民族特征及民族心理。 裕固族民间文学的主要特点是:民间故事、民歌历史悠久;神话、叙事诗次之;谚语、谜语及史诗的外来成分较多。 民歌,是裕固人最喜爱的一种口头文学......

  • 蒙古族民间舞蹈

    蒙古民族向来能歌善舞。蒙古族舞蹈以节奏鲜明、热情豪爽为主要特点。蒙古族女性舞蹈多节奏明快,舞步轻巧,以抖肩、翻腕等动作最为显明,表现出蒙古族姑娘热情开朗的性格和超强的内在平衡性能;男性舞蹈则奔放刚劲,展现着马背民族的勃勃英姿和郎朗雄风......

  • 范小青生活扑面而来你想躲也躲不开

    【走近文艺家】 她被称为文坛“劳模”,自25岁发表作后,40多年里写了20多部长篇,400多部中短篇。她从苏州小巷出发,不断拓展小说创作的边界,给当代文坛带来《城市表情》《城乡简史》《灭籍记》等产生广泛影响的作品。从开始写作,她就一直......

  • 花儿与口弦千年流淌的心曲

    安宇歌在弹拨口弦 赵福朝拉着他的羊皮独弦琴,唱起花儿《下四川》 安宇歌向我们展示她的金属制口弦 各式各样的口弦 一些回族妇女不仅会弹拨口弦,还会制作口弦 花儿是流传于我国西北地区的山歌,曲调高亢悠扬,歌词淳朴清新;口弦是回族妇女喜爱的......

  • 皮鼓之道羌族口头艺术论集出版

    近日,由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教师仲昭铭编著的国内首部羌族口头艺术论集《皮鼓之道——羌族口头艺术论集》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本书由中国文联原执行冯骥才先生担任总顾问,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四川大学在内的众多国内学者担任顾问。 该书精......

  • 满族音乐

    满族先民靺鞨与女真所创作的“渤海乐”“女真乐”和清代满族音乐,标志着满族古代音乐之三大里程。加之现当代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的满族歌曲和萨满传统音乐,我们可以领略满族音乐大成之概貌。根据音乐形式总体特征,满族音乐可分为民间歌曲、歌舞音乐、......

  • 浙江农民画出游记让世界看见中国农村新貌

    农民画画家在作画周孙榆摄 清晨,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油车港镇胜丰村,农民画画家张金泉回到画室,构思、起形、上色……拿起画笔勾勒出江南充满诗意的冬。 秀洲农民画,又称“秀洲现代民间绘画”,中国十大农民画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发迹至今已......

  • 汉族民间舞蹈

    每值新春佳节,适逢农闲时光,汉民族民间歌舞活动随即进入最热烈隆重的集中展现期。岁岁年年,红红火火,历古弥新。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容尤为丰富。由于地域广布,即使同一个舞种,也会呈现出不同方言区的相应特色,其装扮与表演形式不尽相......

  • 汉族民间舞

    每值新春佳节,适逢农闲时光,汉民族民间歌舞活动随即进入最热烈隆重的集中展现期。岁岁年年,红红火火,历古弥新。 汉族民间舞蹈,种类繁多,内容尤为丰富。由于地域广布,即使同一个舞种,也会呈现出不同方言区的相应特色,其装扮与表演形式不尽相......

  • 民族节庆热闹背后的困惑

    抚顺满族风情节开幕式。 资料图片 如今,全国各地的民族节庆办得很热闹,藏族的雪顿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等少数民族节日也越来越吸引人,给人感觉风光无限。但是,日前在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民族节庆产业发展与传播峰会上,与会专家提出,民族......

  • 桂南采茶戏

    桂南采茶戏是广西汉族剧种戏曲之一,流传于广西南部的玉林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玉州、兴业、北流、陆川(古称玉林五属),以及相邻的钦州市部分地区,因其由小生、小旦、小丑为主演,故又称“三小戏”或“三角班”。 桂南采茶戏于明末从江西赣南传入博白,......

  • 板凳龙详细介绍

    板凳龙是一种舞龙运动。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相传,在很久以前,遇上了大旱,东海的一条水龙不顾一切跃出水面,下了一场大雨,但水龙由于违反了天条,被剁成一段一段,撒向人间。人们把龙体放在板凳上,并......

  • 杨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家埠木版年画的艺术特色 杨家埠木版年画作为中国黄河流域地道的农民画,植跟于民间,土生土长,集中了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和勤劳智慧,凝结了广大劳动人民淳朴的思想感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长期以来形成了鲜明的艺术特点,鸡在表现手法上,它通过......

  • 木鼓舞

    第一批非遗名录-民间舞蹈:木鼓舞 反排苗族木鼓舞、沧源佤族木鼓舞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舞蹈 地区:贵州,云南 编号:Ⅲ-25 木鼓舞是流传在西南苗族、彝族和佤族人民中以敲击木鼓起舞祭祀的民间舞蹈。其鼓型多以截取自然生长的树木躯......

  • 晶莹建白瓷家居收藏新宠

    相信许多喜爱收藏的人们家中一定有不少艺术佳作,中国的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收藏家的家居里一定也有不少陶瓷名作。其中,陶瓷名城福建德化盛产的建白瓷因其柔美独特的风格享有盛誉。近期,几位德化建白瓷名家联手在广州以太广场举办首次大规模的名家汇展......

  • 布洛陀

    《布洛陀》是壮族的长篇诗体创世神话,主要记述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布洛陀开天辟地、创造人类的丰功伟绩,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一带传承。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

  • 布依族女子群舞妈妈歌

    吱吱的纺车旁,是妈妈的摇篮曲在轻轻的流淌,转动的织布机,编织的是小宝宝明天的美梦,那份温馨,那份缠绵,伴随着好花红的旋律,诉说着布衣人家的昨天和今天。 来源...

  • 巴陵戏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湖 南 编号:Ⅳ—34 申报地区或单位:湖南省岳阳市 巴陵戏原名巴湘戏,民间又称之为岳州班,1953年始正式定名为巴陵戏。它是湖南省重要的戏曲剧种之一,主要流行于湖南的岳阳、益阳、常德、湘西、长......

  • 密洛陀

    《密洛陀》是流传于广西都安、巴马等地瑶族聚居区的神话古歌。《密洛陀》是自称“布努”的瑶族第二大支系的一首创世古歌,千百年来传唱不断,深受广大瑶族人民喜爱。由于瑶族历史上只有本民族语言,没有本民族文字,这首古老的歌谣便依靠瑶族人民口口相......

  • 宜兴紫砂

    宜兴手工紫砂陶技艺是指分布于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一种地方民间传统制陶技艺。该工艺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代,迄今已有 600 年以上的历史。 紫砂壶作品图片来源:百度图片 紫砂壶曾是中国特有的手工制陶土工,现也有机器大批量制造工艺。制作原......

  • 黎族 建筑 黎族 建筑竹架棚房子 竹架棚房子状如倒扣的船只,是黎族的传统住房。黎族称其为“布隆亭竿”。“布隆亭竿”有辅地形、高架形和向金子型过渡三种。 这三种建筑的共同特点是茅草覆顶,木头或竹子的粱柱,编竹抹泥墙、竹条墙或椰叶墙;屋内设火灶,灶上方悬挂竹筏......详细
  • 麦秆画的世界--麦秆画 麦秆画的世界--麦秆画祝黔 麦秆画,又叫麦秆贴,是始于隋唐时代的宫廷工艺品。它和剪纸、布贴同属剪贴艺术,是民间艺术的一种形式,有“中国民间艺术一绝”的美称。 麦秆画的制作程序:首先要对采集的麦秆进行熏、蒸、烫、漂等20多道工序的加工处理,让它保持麦秆的自然......详细
  • 鲁锦文化与时俱进重现生机 鲁锦文化与时俱进重现生机“旋风子转,落子缠,姑娘媳妇两边站,织布就像坐花船……”这首流传在鲁西南地区的民谣,形象地再现了人们织“老土布”时的欢快场景与鲁锦的绚丽多姿。近日,登上“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鲁锦织造技艺”又迎来春天,人们正在积极筹建“......详细
  •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园林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与园林艺术一、魏晋南北朝的文化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有过一个长期的混乱时代。这时期的哲学主要有两大派,一是以“玄学”为代表的唯心主义,一是以“无君论”和“神灭论”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这一时期的宗教相当发展,也主要有两种,一为佛教,一为道教。 东......详细
  • 高山族乐器 高山族乐器高山族歌舞时很少用乐器伴奏,因此乐器对于他们来说不是很重要的,而且乐器也比较简单。其中阿美人的乐器是最好的。 高山族的乐器大致可以分为管乐器、弦乐器、簧乐器和击乐器四类。击乐器的种类最多,又可分为打击乐器、撞击乐器和排击乐器三类。 管......详细
  • 高山族 建筑 高山族 建筑高山族 高山族的传统住屋一般用竹子做围墙,用木棍做立柱与横梁,以茅草盖顶。高山族喜欢一个宗支同住一处,每个村庄都建有未婚男子的集体宿舍—公廨。未婚男子在公廨接受生活、生理、道德方面的教育,婚后才可离开。公廨建在村寨中央,公廨广场是村里......详细

最新博文

  • 寻找打开中医药效黑箱的钥匙

    寻找打开中医药效黑箱的钥匙

    “新一轮创新药物研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即将启动。”在日前召开的774次香山科学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表示,上一轮“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促成我国医药产业发展实现“三步走”,助推我国从制药大国走向制药强国。然而,跨国大药企研制的新药销售额动辄超过100亿美元,相比而言,中药新药的创新性和销售规模仍存在不小差距。 数据显示,经过上一轮重大专项的大品种培育...

    2025-04-17 0次

    阅读更多
  •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

    日前,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布通知,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健康乡村建设行动和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纳入健康中国行动,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中医药健康促进行动明确提出行动目标: 到2030年,中国公民中医药健康文化素养水平达30%;二级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设置中医临床科室的比例达95%;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提供中医非药物疗法的比例分别达100%、80%...

    2025-04-16 0次

    阅读更多
  • 凉山彝族毕摩文化传承现在与未来

    摘要: 毕摩文化源远流长,蕴藉深厚,是彝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关系到彝族社会结构、历史发展、文化传承、民族心理、民族认同等问题,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与传承意义。但在现代文明的冲击之下,毕摩文化面临着传承危机:毕摩数量减少、毕摩素质参差不齐、毕摩文献与毕仪的缺失……笔者尝试从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内部保护的薄弱两个方面分析毕摩传承危机的形成原因...

    2025-04-15 0次

    阅读更多
  • 滇南红河彝族尼苏颇传统食俗文化散论

    摘要: 滇南红河彝族尼苏颇因特殊的居住环境、土壤、气候,逐步形成了饶有风趣、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传统食俗文化特点。滇南红河彝族尼苏颇食物种类多样,烹饪工艺和方法繁多,食品种类丰富,食俗礼仪文化浓郁,食俗文化特征独到。滇南红河彝族尼苏颇的这些食俗,既反映了他们传统食俗文化丰富多样,也承载着他们传统原始食俗文化的遗风。关键词: 红河;彝族;食俗;文化;探讨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

    2025-04-14 0次

    阅读更多
  • 彝族土司绣龙长袍清代中央王朝与西南民族关系的实物见证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文物,是岁月的印记,是文化的瑰宝,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静静地躺在博物馆的角落,却讲述着数万年来的故事。无论是精美的瓷器、古朴的玉器,还是庄严的青铜器,都承载着古人的智慧与匠心。通过文物,我们可以穿越时空,感受古代文明的魅力,探寻历史的脉络。让我们一起去贵州省博物馆,进入文物的世界...

    2025-04-11 0次

    阅读更多
  • 大凉山地区安宁河流域自称为咪西苏的彝族

    彝族人-网诞生于北京,已经20年了。初心不改,在浮躁的网络时代,留一片净土,为彝族留下更多闪光的文化。 在四川省安宁河及其支流沿岸河谷平坝地区,居住着以农耕、种植水稻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一部分彝族。这部分彝族由于长期居住在平坝地区,自称为“咪西苏”,意即“平坝人”他们是彝族的一个支系,因与汉族杂居在一起,受到了汉族经济、文化的影响,因而不论在生产、生活、经济、文化等方面...

    2025-04-10 0次

    阅读更多
  • 安顺蜡染千般寓意万种风情的东方第一染

    安顺蜡染技艺简介: 贵州省安顺市的蜡染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这里的居民就已经掌握了蜡染制作工艺。1987年,在安顺市平坝区苗族洞葬群棺墓中发掘出宋代蜡染衣裙,色彩艳丽,图案严谨,显示出安顺蜡染的高超技艺。 蜡染,又称蜡防染,古称蜡缬,是贵州著名的民间传统工艺品,也是中国古老的传统印染技艺之一,被誉为“东方古老的艺术之花”。贵州的蜡染以安顺最为出名,被誉为“东方第一染”...

    2025-04-09 0次

    阅读更多
  • 宋臻非遗火在当下传向未来

    宋臻非遗火在当下传向未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明的基因密码,承载着民族记忆与文化认同。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让非遗“火”在当下、“传”向未来,是时代赋予的重要课题。 非遗保护的根基在于“人”与“技”。纵观我国非遗保护20余年的发展历程,最基础的保护工作首先是从对代表性传承人、核心技艺和典型项目的扎实保护开始的,激活非遗的个体生命力,让代表性传承人成为技艺与精神的“活载体”。以传统戏剧为例,近年来,年轻人对传统戏剧的热情高涨...

    2025-04-08 0次

    阅读更多
  • 吴姓的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秦汉以前古代的吴国,位置是在现今江苏省无锡县一带,此地也是吴姓发源地。周初,是泰伯的封地。至十九世孙寿梦的时候开始称王,国势也日益强大。 吴氏宗族谱 境一直延伸到今浙江省的嘉湖一带。与此同时,吴姓首先向北临近的齐、鲁之间迅速迁徙繁衍。这一带的吴姓,多为寿梦第四子季札之后。其后迁入河南、安徽等省境。公元前537年,吴楚交战后,厥由被带回楚国。此后,他楚国,娶妻生子。后代以名为姓...

    2025-04-07 0次

    阅读更多
  • 凉山非遗性毕摩文化保护机制的研究

    2001年,正是互联网兴起的年代,彝-人-网团队便确立了构建彝族文化数据库的宏远目标,初心不改,坚持走下去。 一、毕摩文化的概述 彝族是中国第六大少数民族,富有悠久文化传统的古老民族,以"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分布在四川。基于根深蒂固的彝族人民的认识与观念的影响,其信仰可归结为毕摩文化——毕摩教。JFT彝族人网(彝人网)- 彝族文化网络博物馆 JFT彝族人网(彝人网)-...

    2025-04-06 0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