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锁塔烧蟒
民间技艺嵩岳寺佛塔,高大挺拔,雄伟壮观。因没塔棚木梯,游人走进塔去,欲登不上塔顶,塔棚和木梯哪里去了呢?传说是寺里的和尚放火烧掉了。 相传:寺里有个小和尚,专管清扫塔房,每到塔房打扫卫生时,他的两只脚会慢慢地离开地面,徐徐上升,全身升到空中,然后又慢慢地落在地上,天天如此,一次比一次升得高。小和尚心里想,凡是出家当和尚的人,都会得到西天古佛的超度,修成正果,自己越升越高,这是佛祖对自己的恩典...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
民间技艺南丹“勤泽格拉”是白裤瑶人民喜爱的传统舞蹈,是瑶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积淀的文化结晶,其内容藴藏着白裤瑶历史、文化、民俗、宗教信仰等诸多内涵。 “勤泽格拉”是白裤瑶语的音译,意为“打老猴”,因以铜鼓伴奏又通称“铜鼓舞”。南丹“勤泽格拉”源自白裤瑶葬礼习俗,是葬礼习俗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铜鼓祭祀。“勤泽格拉”表演由一面皮鼓指挥,众多铜鼓有节奏的敲打,铜鼓与风桶共鸣,指挥者边击边舞...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钦州跳岭头
跳岭头是钦州市一带汉族、壮族文化融合共生的综合性民族民间节庆习俗活动,在钦州市各县、区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钦南区、钦北区、灵山县和浦北县的壮族与汉族村寨,至今已有470多年的历史。 “跳岭头”由舞蹈和音乐两部分组成,舞师根据舞段的角色穿戴相应的服饰和面具,表演带有角色个性的程式舞蹈,以打击乐器蜂鼓和铜锣伴奏。傍晚时分班首主持“开坛”仪式后,舞师连续表演“扯大红、跳三师、跳师郎、跳忠相、 操兵...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钦州坭兴陶烧制技艺
钦州坭兴陶学名紫泥陶,取钦江两岸红土泥,经淘洗、选练、拉坯成型、雕刻、烧制、打磨而成。坭兴陶主要分布于钦州市钦江两岸,历史上主要集中于钦州南鱼寮横街设店经营,形成一条坭兴巷,即“烟斗巷”。 坭兴陶以钦州特有的优质紫红朱泥原料为主体,经严选细练,采东、西泥之结合,东软为肉,西硬为骨,挖取东泥、西泥后,按软六硬四混合,骨肉相互支撑得当,始方为上乘之品。将东泥、西泥按一定的比例混合后,经过湿球磨、过筛...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重庆龚滩古镇
民间技艺龚滩古镇位于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西部,与贵州 沿河县相邻。龚滩是一个千年古镇,兴于唐、明两代,这里终日舟楫列岸,商贾云集,成了渝川湘黔的物资集散地,故又有“钱龚滩”之誉。。古镇处在两江交汇处,万刃峭壁下,全镇只有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小街,鳞次栉比的吊脚楼群临江而立,吊脚楼全系木料支撑、穿斗而成的梁架结构,屋高三五丈许,二至三层。楼下堆货,楼上住人,四周铺设走廊,是典型的土家族建筑...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鄂温克族建筑民居
民间技艺鄂温克人称住房为“纠”。生活在牧区的鄂温克族从前也有过类似“撮罗子”的住房,外面用苇子或毡子苫盖,也有居住土房和木刻楞式板房的。但多数人家以住“俄儒格纠”(蒙古包)为主。 在100年前,辉河一带的鄂温克人中间,有过两种类型的住房,即:“奥布海纠”、“俄儒格纠”。此外,50多年前,此地也出现了土房。 “奥布海纠”:这是一种最简陋的蒙古包式的住房,一般为打猎、拉脚、打羊草时的临时住房...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那坡壮族民歌
民间技艺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至今仍保存着古朴完整、多姿多彩的民间歌谣,其原汁原味的山歌及其二声部重唱,曲调柔美悠长,被誉为“广西民族音乐富矿”和壮族民歌的“活化石”。 那坡壮族民歌按不同的声调可分为“虽敏”“论”“尼的呀”“春牛调”“请仙歌”和“盘锐”六大种类约一百六十多套。在内容上,那坡壮族民歌主要有神话传说、人物传记、环境变迁、历史事件等的叙事歌;倾吐苦难、控诉压迫的苦情歌;反映自然、生活经历的农事歌...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邕剧
邕剧是广西汉族地方戏曲之一。邕剧属皮黄声腔系统,声腔导源于湖南,旧时习称为广戏、老戏、本班戏、本地班、五六腔等,因活动中心在古邕州一带,且用邕州(南宁的古称)官话演唱而称为邕剧,是广西四大地方剧种之一。 邕剧的表演风格古朴、粗犷,其文戏表演细腻,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抒发。武打则粗犷激昂,表演夸张、泼辣,讲究硬桥实马,拳、刀、枪、叉、棍、牃各有套路,与其他剧种迥异,而许多身段、造型以至出手...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道情皮影
民间技艺道情皮影是豫西(灵宝)特有的一个剧种。道具----皮影是在熟牛皮上涂上色彩,制成各种人物、花草虫鱼造型,然后放在灯幕上表演。演员演唱使用土语,唱腔高吭,穿透力极强。该剧种目前已极为罕见,只有几个老艺人会表演,被称为戏剧“活化石”。 来源...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贵州镇远古镇
民间技艺镇远位于贵州省的东部,处于贵州高原东部武陵山余脉的崇山峻岭之中。这座拥有2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城地处入黔要道,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人文古迹众多,自然风光旖旎。仅镇远古城就遗存有楼、阁、殿、宇、寺、庙、祠、馆等古建筑50余座,古民宅33座,古码头12个,古巷道8条,古驿道5条。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象牙雕刻
象牙雕刻是指以象牙为材料的雕刻工艺及其成品,是一门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民间工艺美术。象牙为大象身上最坚固的部分,其光洁如玉、耐用、珍贵勘与宝玉石媲美,因此象牙又有“有机宝石”之美誉。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色泽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艺术,倍受收藏家珍爱,成为古玩中独具特色的品种之一。 2006年5月20日,象牙雕刻经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象牙雕刻作品 图片来源...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藤县狮舞
藤县狮舞是梧州市藤县的汉族传统民俗文化活动,属于广东佛山流派的狮形和七星鼓点。 藤县舞狮属南派舞狮,其表演形式主要是采青和高桩表演。表演者通常二人合舞一个狮子,借助道具的设计展现出山、岭、岩、溪、涧、索、桥、水等大自然景物,通过在桩阵上跳跃腾飞等各种高难、惊险动作,表露狮子的喜、怒、醉、乐、醒、动、静、惊、疑、猛等神态,反映狮子历尽千辛万苦,克服重重困难...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图1 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摄影:张建林) 图2 身着盛装的苗族姑娘(摄影:雷安平)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历史悠久,先后经历了从原始装饰品到岩石贝壳装饰品、从植物花卉饰品到金银饰品的演进历程,传承延续下来,才有了模式和形态基本定型的银饰,其品种式样至今还在不断地翻新,由此形成的饰品链条成为苗族社会演进的象征之一。贵州省雷山县、黄平县、剑河县...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苗族系列坡会群
苗族系列坡会群,是指在每年春季的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七这段时间内,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县各乡镇村屯举行的节日活动。 融水苗族系列坡会群的文化形态体现在歌、舞、乐当中。坡会举办期间,方圆数十里的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吹着芦笙,齐聚古龙坡,坡上人山人海、披红挂绿,除了烧香鸣炮,还举行舞龙、耍狮、芦笙踩堂、斗马、斗鸟、等文体活动。其中,斗马以激烈搏斗、惊险刺激吸引着大批观众。坡会也是访亲探友的节日...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芬兰桑巴狂欢节
民间技艺2004年6月12日,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第14届桑巴狂欢节,这是狂欢节大上婀娜多姿的舞者。来自芬兰全国各地的桑巴舞爱好者冒雨在市中心举行狂欢节大,赫尔辛基市民纷纷涌上街头观看。 新华社记者赵长春摄 2003年6月14日,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的第13届桑巴狂欢节上,狂欢王和王后走在队伍的前列。当日,来自芬兰全国各地的巴西传统桑巴舞爱好者在市中心举行狂欢节大,市民纷纷涌上街头观看...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