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肘歌详细介绍
民间技艺北宋时期就有的肘歌自清朝从山西传入宁陵县南关后,至今已有近300的历史。目前,宁陵县南关肘歌是豫东一带唯一的一个肘歌会,去年,这支表演队伍曾在华商文化节上精装盛演。 通俗讲,肘歌就是一人用肘举着一个小孩,表演者为和4岁到6岁的儿童。拿着剑、枪、葫芦等,肩上站立一儿童,摆出各种造型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随着锣鼓的节奏,肘歌队不断变换着队形,远远看去,像一队舞动着的戏装人物从人群的头顶上走过去...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羌族青年锅庄
民间技艺四川茂汶藏族羌族自治州管辖内的许多羌族村寨,都坐落在群山之中。 羌族生活的区域因长期与藏族比邻,而深受影响。使羌族的一些生活习俗、文化现象和语言均融入藏族成分。例如,羌语的“圆圈舞”本应称作“洒朗”,但因随藏俗现在被人们几乎都称作了“锅庄”。羌族“锅庄”的种类很多,有供老人跳的“老年锅庄”、有礼仪性的“迎客锅庄”、还有顾名思义属于未婚男女的“青年锅庄”等等。 “锅庄”舞的队形基本呈圆圈状...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维吾尔族桑皮纸 一方水土一方材料一方文化一方传承
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漫山遍野的桑树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绝佳的原料保障。 历史悠久 据史料记载,在宋代西辽统治时期,和田以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纸已经很有名,成为当地维吾尔族的一项重要家庭手工艺。宋朝的顾文荐所作的《负暄杂录》中就曾有过如是记载:又扶桑国出芨皮纸,今中国惟有桑皮纸。 公元14世纪中叶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皈依伊斯兰教以后...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粤剧
粤剧流布于广西粤方言区,是岭南文化与八桂文化共同孕育的产物。明万历年间,就有戏班在广西梧州演出。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粤剧演出在广西非常兴盛。 广西粤剧的舞台表演和题材内容具有鲜明的广西地域特色。流行地区在地理上和古代下四府接近,又称下四府粤剧或南派粤剧。表演风格古朴粗犷。武打出自南拳套路,实用简练,讲究硬桥实马,与其他剧种迥异,而许多身段、造型以至出手等都来源于桂西南一带壮...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竹编毛南族花竹帽编织技艺
民间技艺广西环江县毛南族花竹帽,是当地毛南族妇女作为雨具的一种精美的手工艺品。毛南族称花竹帽为“顶卡花”,意为“在帽底编织花纹”。花竹帽是用当地盛产的金竹和墨竹蔑子编织而成的,具有工艺精致,花纹美观,帽形大方,结实耐用等特点。 花竹帽的编织制作工艺考究。其选取毛南山乡盛产的金竹和墨竹,将竹破成竹篾,用手工编织而成。花竹帽由里外两层复合而成,里层由12片主篾组成,又分为360片分篾...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祁县何家大院
民间技艺祁县何家,在县城南街路东,是晚清以来城内的第二大财主,商号分布县内外,资财达1000万元,从业人员达1000多人。仅城内就有七大商号,即永聚祥(茶庄)、祥云集(烟店)、晋昌源(铁铺)、天禄园(饭馆)、复清当(当铺)、义生店(油坊)、聚珍店(转运站)。这些商号在各地设分号、代销处、作坊等,在祁县商绅中排名第三。 何家大院是继乔家、渠家后又一处有名的深宅大院...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祁县乔家大院
民间技艺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这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建筑群体,从高空俯视院落布局,很似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双“喜”字。整个大院占地8724平方米,建筑面积3870平方米。分六个大院,内套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形如城堡,三面临街,四周全是封闭式砖墙,高三丈有余,上边有掩身女儿墙和了望探口,既安全牢固,又显得威严气派。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充分体现了我国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具有相当高的观赏...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砂画葫芦创新 钟情民俗文化
民间技艺您是否见过在光滑的葫芦上制作出的砂画呢?本市河北区贵贤里32岁居民张文鹏就有这样一手绝活儿。在奥运之际,他又制作出一个福娃题材的砂画葫芦,5个福娃造型逼真。 葫芦的表面光滑,如何将勾勒外部轮廓的铜丝固定,就是一个难题。为了让砂画葫芦更加美观,张文鹏费了一番脑筋。 目前,张文鹏制作的砂画葫芦最大的高1米,最小的仅有15厘米。京剧脸谱、富贵牡丹、百寿图无不透露着中国元素。(信息来源...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石碾
民间技艺一次下乡时,路过一条河,意外看到在小河的两岸堆满了石碾盘和碾砣。当时我好奇地问乡人怎么会收集这么多?乡人答:“如今这东西真是一点儿用也没有了,俺这里人收了都发到外地去了,说是给石材工艺厂加工工艺品呢!” 石碾 是的,乡人说得没错,这些年的确没有人再用这些东西。其实不光是现在,在我小的时候,也就是三十几年前,村里便早有了磨面的机器,人们就已经不太常用这些东西了。 那时候...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石家庄白佛村民居变化
民间技艺石家庄市郊白佛村解放初期村民绝大多数住的是土坯房。有的生活困难的,打不起土坯就住板打墙的房子,也就是用土拍起来的墙,房顶上铺一层秫秸,秫秸上压一层泥。到了雨季,房顶上的泥被冲掉了,为防止漏房,第二年就再压一层泥。平时站到房上往周围一看,家家户户的房顶上都象一片片茅草地。 生活好一些的人就盖表砖房,也就是墙的外层垒着横立着的砖,砖里边垒着坯。 打坯一般在秋季。种过麦子后,农活不忙了,也过了雨季...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石家庄居住习俗
民间技艺石家庄市西依太行山,地势起伏很大,因而形成了山区与平原各居半壁江山的地貌特征。虽此,石家庄各地居住民俗的差距却不是很大,尤其是现代时期,纯山区型的居俗已相当少见,山区、丘陵地带的居住风俗和房宅式样同东部各县市的一致性目益趋同。 一、居住地的选择 从古至今,石家庄的人们对居住地点的选择是很重视的。古人言“宅,择也。言择吉处而营之”,人们 总是把选择“风水宝地”摆到首要地位。择址标准为: 地势好...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目连戏
民间技艺(徽州目连戏、辰河目连戏、南乐目连戏) 时间:2006年 类别:传统戏剧 地区:安徽 河南 湖南 编号:Ⅳ—87 目连戏是保存于民俗活动中的戏曲演出,因主要扮演目连救母的故事而得名。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载于佛家经典,主要内容大致为:傅相一生广济孤贫,斋布僧道,后受封。傅妻刘氏青提(又叫刘四娘)不敬神明,破戒杀牲,死后被打入阴曹地府。其子傅罗卜为救母往西天求佛超度,佛祖为他所感,准其皈依沙门...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皮影造型艺术
民间技艺1、皮影造型的艺术风格∶ 皮影造型风格独特,故在美坛中独占一席。它为了适于皮影戏的幕影表现形式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美学模式。对于人物的造型,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 (1) 人物造型平面化∶ 对于人物的设计,一般都采用侧身五分脸或七分脸的平面形象。 (2) 人物造型艺术化∶ 采取抽象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进行设计,人物的装束与面容神韵生动形象、夸张幽默、诙谐浪漫。用线条镂空法进行形象刻画。用色简练...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皮影的起源与流传
民间技艺皮影艺术起源于何时,民间传说不一。其中以殷商说为最早。其论据是老年山西皮影艺人都供奉黄龙真人。黄龙为殷纣故事人物,距今已有三千年历史。 但确有文献资料可证的,是晋代《搜神记》一篇文中载有“ ┅┅ 影戏之源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 ┅┅ 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 之段落。文中所述李夫人的帷幕灯影场面,当是影戏艺术的雏形...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田阳壮族狮舞
民间技艺田阳有着“舞狮之乡”的美称,逢年过节、五谷丰登、盛大活动等都以舞狮作乐。 田阳壮族舞狮套路多,节目丰富,技术精湛,融武术、舞蹈、杂技于一体,在性质上可分为地狮和高空狮两种。地面舞狮属文派舞狮,以活泼可爱的顽皮形象为特点,主要在地面表演闪、扑、挪、腾、滚或滑稽动作逗引人们,狮子由戴着顽皮马骝和满脸笑容的大头佛面具的队员一前一后带路引逗,在爆竹声和锣鼓打击乐的配合下表演,一般用于节日庆祝、拜年、祝贺...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