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林瑶族铜鼓舞

    民间技艺田林瑶族铜鼓舞

    田林瑶族铜鼓舞是木柄瑶人民创造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是深受广大瑶族人民喜爱的地方艺术。它流传于田林县潞城瑶族乡三瑶村的瑶怒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每年农历正月初二至二月初二,田林瑶族村寨男女老少都要穿上节日盛装,由族中长老主持,举行一年一度的“起宝”仪式,把被誉为一公一母的两个铜鼓挖出来,摆上香案,供上供品。祭完铜鼓后,主持人便指挥寨中青年把三面鼓挂起来。由主祭人先打一轮...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瑶族长鼓舞

    民间技艺瑶族长鼓舞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民间舞蹈。流行于广东、广西、湖南等省瑶族聚居地区,多在瑶族传统节日、庆祝丰收、乔迁或是婚礼喜庆的日子表演。瑶族长鼓舞的历史悠久,在瑶族传统的祭盘王仪典中和在一些驱鬼逐邪、治病占卜的巫术活动中常跳此舞。 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类型,以独特的击鼓节奏,刚劲敏捷的舞蹈动作,反映瑶家人的生产斗争和生活习俗,反映了瑶胞的思想感情和理想愿望,具有瑶族独特的风格...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瑶族金锣舞

    民间技艺瑶族金锣舞

    金锣舞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作登瑶族乡梅林、平略等村,是田东境内布努瑶民族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作品。 瑶族金锣舞是田东县作登瑶族乡布努瑶人民在长期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具有浓郁民族特征和独特艺术形式的民间传统舞蹈,起初只限用于酬神、祭祀、驱邪等民俗活动,后来演变为贺新春、庆丰年的主要舞蹈。每年的春节和农历五月廿九,金锣声就会在瑶寨响起,人们如痴如狂唱歌跳舞。金锣舞是瑶民情感渲泻的主要活动形式...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瑶族蝴蝶歌

    民间技艺瑶族蝴蝶歌

    瑶族蝴蝶歌流行于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钟山县和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及其毗邻等地的瑶族聚居区。因为在歌的衬字词中,常出现“蝴的蝶”“蝶的蝶”“黄蜂”之类衬词,故此得名“蝴蝶歌”。 蝴蝶歌在瑶族二声部民歌中,用一种叫做“梧州土白话”的方言土语演唱,歌手们即兴创作、出口成章、一唱群和。蝴蝶歌的曲调清丽优美,婉转悠扬,悦耳动听,为“梧州歌”中之精品。它的歌词结构多为七言,联结四句成为一首...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瑶族民间舞蹈-度戒舞

    “度戒舞”是瑶族“度戒”仪式中系列舞蹈的总称。 瑶族人民重历史、重道德、重礼仪、重宗教,对于下一代,能否了解祖先历史,品行是否端正,能否通晓各种接人待物的礼仪,能否举行各种宗教仪式活动祭祀祖先和神灵等,被认为是至关重要的事情。每一个男性在成年时都必须经过一个宗教性的仪式活动——度戒,然后才能被认为是本民族的社会成员,才能成家立业,享有参加社会活动的各种权利,将来死后其灵魂也才能“”“做官”...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瑶族服饰南丹县

    民间技艺瑶族服饰南丹县

    瑶族支系众多,各支系服饰也不尽相同,因此过去瑶族曾因服饰的颜色、裤子的式样、头饰的装扮等不同而得各种族称。广西瑶族服饰文化主要流布于都安瑶族自治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大化瑶族自治县、金秀瑶族自治县、富川瑶族自治县、恭城瑶族自治县,其余散布于贺州市、凌云县、田林县、南丹县、全州县、龙胜各族自治县、融水苗族自治县等。 瑶族妇女精于蓝靛印染,至今仍保留着一套完整的印染技术...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热巴舞

    民间技艺热巴舞

    第一批非遗名录-民间舞蹈:热巴舞 丁青热巴、那曲比如丁嘎热巴 时间:2006年 类别:民间舞蹈 地区: 编号:Ⅲ-21 热巴舞是由藏族"热巴"艺人表演的一种舞蹈形式。热巴是一种由卖艺为生的流浪艺人班子(一般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组成)表演的,以铃鼓为主,融说唱、谐(歌舞)、杂技、气功、热巴剧于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有一套相对固定的程序,由12个节目组成,全套演出需要5个小时。 &#34...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民间技艺潮汕农村传统民居

    潮汕农村传统民居的样式很多,且都用生动形象的名称来命名,如“四马拖车”、“四点金”、“下山虎”等等。 四点金:“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外围一般有围墙,围墙内打阳埕,凿水井;大门左右两侧有“壁肚”;一进门就是前厅,两边的房间叫前房;进而是空旷的天井,两边各有一房间,一间作为厨房,称为“八尺房”;另一间作为些草房,一般称为“厝手房”;天井后边为大厅...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潍县年画

    民间技艺潍县年画

    潍县年画 中国山东的年画品种。中心产地在旧潍县城东北15公里的杨家埠村。潍县在清代是山东省东部经济文化中心,商业繁荣,交通便利,绘画及工艺美术也很发达,使年画发展具有较优越的条件。这里的年画除具有本地区的特色外,也受到杨柳青年画、桃花坞年画等南北地区年画的影响。 流行于中国北方的年画品种。发祥地为山东省潍坊市东北的寒亭区杨家埠村。潍县年画始于明代后期,盛于清代。现知最老的画店有永盛、公茂、万顺等...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滩头年画

    民间技艺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 滩头年画是湖南省唯一的手工木版水印年画,她以浓郁的楚南地方特色,自成一派。从明末清初到初年,滩头年画逐步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术风格:艳丽、润泽的色彩,古拙、夸张、饱满、个性化的造型方法,纯正的乡土材料和独到的工艺,使作品具有浮雕一般的艺术效果。滩头年画从造纸原料的选择、纸张的制造、刷底,到刻版、七次印刷、七次手绘,一张年画的生产需要经过二十多道工序。...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满族舞蹈

    民间技艺满族舞蹈

    满族莽势--莽势是满族舞蹈的主要代表形式,“莽势”一词是满舞蹈的音译。莽势的表演形式在清人扬宾的《柳边记略》中曾有记载:“满洲有大宴会,主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于额,反一袖于背,盘旋作势,日‘莽势’,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空齐’。犹之汉人之歌舞,盖以此为寿也”。在清人吴振臣的《宁古塔记略》一书里记载:“满洲人家歌舞名日莽势,有男莽势、女莽势。两人相对两舞,旁人拍手而歌...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湘西吊脚楼

    民间技艺湘西吊脚楼

    吊脚楼又称“吊楼”,是壮族、布依族、侗族、水族、土家族等族传统民居,多依山就势而建,呈虎坐形,以“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为最佳屋场,后来讲究朝向,或坐西向东,或坐东向西。吊脚楼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主要在西南地区广西、贵州、湖南、四川等省份,尤其在黔东南,苗族、侗族的吊脚楼极为常见。 吊脚楼-建筑构架...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湖笔

    湖笔是毛笔中的佼佼者,以制作精良、品质优异而享誉海内外。 湖笔的发源地在湖州市南浔区善琏镇,善琏制笔业约始自晋代。据清代同治《湖州府志》载:“(善琏)一名善练,……居民制笔最精,盖自智永僧(隋朝人,名王法极,王羲之七世孙)结庵连溪往来永欣寺,笔工即萃于此。”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湖笔技艺有了很大的进步。到了元代,湖笔名声鹊起,奠定了毛笔之冠的地位,湖笔与徽墨、端砚、宣纸一起被称为“文房四宝”。...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湖南湘西凤凰古城

    民间技艺湖南湘西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 凤凰古城是中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曾被新西兰著名作家路易艾黎称赞为中国最美丽的小城。这里与吉首的德夯苗寨,永顺的猛洞河,贵州的梵净山相毗邻,是怀化、吉首、贵州铜仁三地之间的必经之路。作为一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凤凰的风景将自然的、人文的特质有机融合到一处,透视后的沉重感也许正是其吸引八方游人的魅力之精髓。这座曾被新西兰作家路易艾黎称作中国最美丽的小城之一的“凤凰古城”建于清康熙时...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
  • 清代青花将军罐鉴赏

    民间技艺清代青花将军罐鉴赏

    将军罐,是因其体形硕大、造型饱满、气魄雄伟酷似一位头顶缨盔的将军而得名。从元代由短颈大腹的无盖大罐到明代的荷叶盖罐逐渐演变形成,从存世的实物来考证,真正成熟的将军罐是从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开始,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官窑、民窑大量烧造。清代中后期更是备受推崇。将军罐也由实用器皿逐渐发展为用来陈设装饰、供奉避邪的艺术品。 清代中期的缠枝花青花将军罐高45厘米,直口、丰肩圆胸,腹部渐收,器型饱满...

    2024-12-31 0次

    阅读更多